跳到主要內容

晨讀十分鐘:實驗故事集|為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晨讀十分鐘:實驗故事集|為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配合國小四下、六下自然課程第一課:『有趣的力』、『力與運動』


哈囉,今天比較特別!國小四年級下學期和六年級下學期的自然第一課,都是屬於『力』的教學單元,我就綜合一起選書,分成三個方向:
  • 知識類長文的閱讀能力
  • 知識應用生活,做做實驗
  • 怎麼閱讀科學家故事
因此,我會選出三本書、寫成三篇文章,那就開始吧!


這次你和孩子一起鼓起勇氣

鼓起勇氣並不是這堂課或選書超級難!而是孩子要開始正式進入物理的核心課程,也會一直延續到國中理化課。『力』的概念在國小內容呈現方式很簡單、直覺,不會像你在讀國中時充滿公式與數字運算。國小則是以觀察體驗為主,也正因為這樣,容易挑過最基本的能力,導致在上國中時出現銜接困難。

學習本來就是一段漫長且耐心的旅程,特別是科學研究總是不斷挑戰未知。既然小朋友已經小四或小六了,對於自然科學也不陌生,何不鼓起勇氣,嘗試更多新事物!



四下與六下的課程第一章學習目標

四下課本第一章『有趣的力』/學校課程學習目標
  1. 動手做體驗力的存在,了解力可以改變物體形狀和運動狀態。
  2. 在實驗中察覺力具有大小的區別與方向的特性。
  3. 運用創造力,設計測量力的方法及完成應用「力」的玩具。培養觀察、探索、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察覺浮力所產生的現象與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下課本第一章『力與運動』/學校課程學習目標
  1. 認識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力,以及力對物體作用會產生形狀和運動狀態的改變。
  2. 探討力的大小對物體的形狀和運動快慢的影響,透過實驗了解影響物體運動快慢的變因。
  3. 知道物體重量就是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並且能運用物體受力後形狀改變的情形,使用彈簧做為測量力大小的工具。
  4. 藉由簡單的拔河遊戲,驗證物體同時受兩力影響時的運動方向。
  5. 從實驗操作中察覺摩擦力會影響運動,且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材質有關,進而發現生活中摩擦力的應用。
※以上資訊取自翰林出版社108學年度課程計畫表

希望你看完這兩年級的學習目標後,還沒有跳開視窗,要堅持住啊~從這兩個年級說明來看,你會先發現進入六下後,文字敘述變難——開始用科學語言描述現實。第二,也會發現六下課程需要孩子更多去學習用實驗、用數值(量化的概念)去描述『力』,並且歸納出一些結果。

————————————————————————————————————————
用一些最簡單的例子來解釋,其實這兩個年級想說的是~
  1. 當孩子用手推球時,會發現球往前滾。用力捏球,球會變形。
  2. 推越大力、球跑得越快,或是可以改變球跑的方向。
  3. 透過一些測量工具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4. 認識幾個特別的例子,像是浮力和摩擦力。
  5. 認識有些力不用透過接觸物體,像是磁力、重力。
————————————————————————————————————————


那如果課程以體驗觀察為主,為什麼我在前面會說忽略基本能力和銜接困難呢?關鍵在於,『力』其實是個物理學上的科學名詞,和口語說的『力量』、『用力』不完全一樣。舉例來說,當我們推或拉東西,可以很直覺的說出有推力或是拉力;若是一顆球撞一顆球,或是東西停在斜坡上不會滑下來,又要怎麼說明呢?

而又衍生出第二個問題,力是科學名詞、是抽象概念,這再度考驗孩子在閱讀時,要怎麼從文字語句中找出這些科學詞彙,並且做出正確判斷呢?因此,在四下到六下時期,我反而會期待孩子培養出具象轉換抽象,以及閱讀知識類長文的能力。

|力的選書概念

學校老師在課程進行中,都會盡量用很生活化的例子來解說,相信孩子也很進入狀況。特別是小朋友天生愛玩鬧的個性,丟個球撞來撞去,簡直超好懂;在測量力的大小時,拉拉彈簧秤,上面的刻度也很容易看到變化!

隨著課程一路往前,孩子會逐漸習慣閱讀穿插科學名詞的語句。你可以讀看看孩子的課本或是考卷,除了科學名詞外,敘述上非常有條理、精簡;段落一開始就直接進入重點,結束後還會有整理。不過這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原因在於,課本不是『人性化』的撰寫方式(笑)。現實生活中我們說的話或是寫的文字,大多是非常口語;或是加入了起承轉合,甚至一開頭先來前情提要、文中有時內心戲。因此,當文章字數變多,敘述或是語句結構變複雜,甚至加入了文學修辭,那孩子反而覺得不好閱讀、甚至看不懂,以致於無法從課本轉換到實際情境。


————————————————————————————————————————

現實生活中說的話或是寫的字大多口語,敘述或是語句結構也變複雜。閱讀課本習慣的孩子反而覺得不好從中整理出資訊、甚至看不懂,以致於知識無法從課本轉換到實際情境。

————————————————————————————————————————

再來,小三與小四年段也是開始練習閱讀長文的能力(從繪本、圖畫書變換讀本、小說等)。不光是文學類型,現在剛好可以加入知識類內容,更可以模擬現實生活。因此,我會不限定於『力』的選書範圍,以更廣泛的視野,培養孩子閱讀知識類型長文的能力。要注意!不管孩子讀什麼,都希望來自現實生活。

|力的選書重點

知識類型閱讀能力的選書重點
  1. 培養以知識類為主題的長文閱讀耐性。
  2. 練習從文章中分辨出科學名詞的能力。
  3. 閱讀長文後可以理解內容,並且與生活經驗連結。
以這三個目標,我建議可以選讀『親子天下』出版的《晨讀十分鐘:實驗故事集》。晨讀十分鐘書系的企劃概念,是希望孩子能夠每天利用晨間時間,規律閱讀一定份量的題材,可以說是一種積少成多、閱讀儲蓄概念。

實驗故事集/親子天下出版,共有低年級、中年級。本書為中年級。

實驗故事集主軸是描述一位喜歡推理的小學生小勉,在生活或學校中遇到各式各樣和科學有關的趣事。小勉有時找資料、有時和同學、家人討論,發揮研究精神找出背後科學原理。並且在故事結束後,還會有一小節『解謎時間』,補充故事內的科學原理;最後再以一個小型的『科學小實驗』結尾。

主角小勉是個好奇心無法擋的小三生。整本書共由16篇故事組成,內頁部分彩色印刷。

因此,這本書的閱讀歷程,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1. 故事閱讀:字數約1000個字,是一個很完整、且輕鬆的生活故事,而當中會有一些科學原理或名詞。
  2. 解謎時間:可以想成這是自然課本的一個段落,所以寫作風格就很科學,也有解說型的插圖。
  3. 科學小實驗:透過動手做,不但增加趣味,也將科學原理應用回生活。
這本書的編輯概念讓孩子可以(1)練習長文閱讀能力、學習從生活情境擷取科學資訊;(2)解謎時間如同在讀課本,練習口語和科學語言的轉換;(3)再從科學小實驗回歸到生活中。

每篇故事後面都有解謎時間和科學小實驗,閱讀起來很有自然課本的感覺。

|你和孩子還可以這樣閱讀

我建議你可以和孩子試試看一個閱讀玩法:一邊閱讀、一邊用筆圈出名詞或是科學名詞。僅僅只是圈出,就可以練習從文章中汲取資訊的能力。當圈出的資訊越多,自然也會開始整理、歸納,分別哪些是重點?哪些應該要捨去?

如果遇到無法確認這是不是名詞、不懂這個名詞時,我建議可以互相討論,從文章的前後句,推測看看。如果是圈錯名詞,也詢問孩子為什麼這麼想?這些都會比直接去查資料找答案更為有趣。這是一方面不要讓孩子覺得像在做功課、害怕犯錯;另外一方面是訓練面對未知的狀況,仍保有求知動機去解決問題。甚至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這個遊戲,比較看看你想的和孩子想的,又有什麼不一樣?

學校、老師和課本都是良好的知識學習對象,卻也讓孩子處於永遠正確的『資訊溫室』中,可是總是有回到現實的時候啊!因此,你需要做的不是擔心學校沒教、考試不會考,而是提供現實化、生活化的閱讀材料。

新聞也是很好的閱讀材料,本篇新聞取自公視新聞網。

|閱讀實驗故事集之外的事

108課綱注重素養教學,也就是具備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知識只是基礎中的基礎,如何找出問題(也就是閱讀與解析出實際狀況)、活用知識,以符合邏輯的方式解決問題。最實際層面是學校考試的題目變長、文字變多;由言簡意賅,變成像故事鋪成般的語句;甚至答案就在題目中等孩子找出......。那麼也就更注重上述所培養的閱讀能力了。

知識類長文閱讀訓練適用於全年級與科目,只是剛好有這個機會透過這個力的單元,作為一個好的起跑點。目前關於力的知識書籍都偏向高年級到國中以上,適合中低年級小朋友的比較少,那不妨嘗試回到閱讀開始,後續再依照程度與興趣,讓孩子選擇喜好的題材

接下來我會再針對剩下兩個方向:知識應用生活,做做實驗;怎麼閱讀科學家故事。挑選適當的書籍,那我們就下堂選書課再見。

§

選書書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9 童書出版人最愛書選/出版人週刊(PW)

在 2019 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出版人週刊邀請了一些出版人分享今年最愛讀的童書或青少年小說,來看看當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知識類童書! ❝ 有本跟鯊魚有關的小說超級打中我的,小女孩怎麼在鯊魚的引導下,走出傷痛~ ❞ ❝ 我是不是也要來回想一下 2019 有遇到哪些有趣的知識類童書???❞ The Line Tender, 2019 / 照片取自amazon.com Lucy 的媽媽是海洋生物學家,在她五歲時因一次研究鯊魚的船難而去世。現在 12 歲的 Lucy 有個好朋友 Fred,兩人正在一起完成暑假作業,Fred 和她媽媽一樣,充滿著研究熱情,而他們之間的友情卻因為青春期到來而有些複雜,可是 Fred 卻因為意外喪生。接連的傷痛下,Lucy 拿起媽媽的研究筆記,在父親、當地漁夫和鄰居老人陪伴下,試著重新癒合站起。 這是一本適合10~ 12歲兒童閱讀的少年小說,頁數總共有384頁。我一直非常期待有這樣的主題,可以融合知識或科學,以及具有文學性;至於哪個部分多或少,這倒沒關係!畢竟現實生活本來就是混合情境,分門別類的閱讀或挑選大概只發生在學校中吧。 Amazon書評中有一則提到,非常適合中年級以上,並且可以列入 STEM 主題選書(翻譯成人話,就是一本書就有科學 S、科技 T、工程 E、數學 M,一種吃到飽的概念~ )。另外一則書評也很有趣,因為書內說的是女孩和男孩的友情以上、戀人未滿的『正向』關係,而這位留言的媽媽的兒子剛好班上最要好的同學就是女生,所以很高興有這本書可以讓他的兒子當作參考! 雖然目前還沒有中文版,但是還是要說有 kindle 實在太好了,一鍵敗家!後續讀完後,再寫一篇讀後心得分享。 A Hippy-Hoppy Toad, 2018 / 照片取自amazon.com 正如書名帶來的讀音韻味,這本以青蛙為主角的繪本,每一個字從我們的嘴裡發出,也跟青蛙在一跳一上、一跳一下,充滿著輕快的閱讀樂趣。 這是一本關於青蛙的繪本,繪畫的用色偏向寫實(除了這隻會微笑,還用微妙的姿勢攀爬的青蛙~)。這本繪本的趣味是充滿韻味的英文讀音,真的讓人驚訝英文真容易拼出狀聲詞。此外,我還很喜歡這本書的水彩畫法(應該是!?),建議可以點進去網站看部分頁面,因為目前封面看起來會有髒髒、舊舊的錯覺,其實每頁的水彩質地都...

病毒、細菌、認識身體,還有?!|替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病毒、細菌、認識身體,還有?!|替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最近除了肺炎、搶口罩、擔心小朋友生病,讓你心煩,是不是還要面對小鬼頭的瘋狂提問:「媽媽,什麼是病?為什麼會生病?」不妨正向面對,趁這個機會讓他們好好認識病毒、細菌、還有人體的各種神祕! 特別是,這些關於病毒、人體的知識,得要等到國中一年級生物課,才有比較完整的學習(國小自然課主要是先學習動物和植物主題)。不過我可不會讓各位家長束手無策、增添煩惱,馬上幫你奉上『基本款』、『進階款』的兩種免心煩書單! ☆ 替國小三年級下學期自然第三課『認識動物』,國小五年級下學期自然第三課『動物大觀園』選一本書 《 出發吧!人體探險隊 》 《 不要舔這本書 》 《 人體工廠 》 《 小心,這本書有細菌!:認識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強大微生物王國 》 《 巴第市系列:奇妙的人體城市 》 《 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 》 ※更多選書連結在文末 ※書籍後續都會放上yahoo網拍6折出售,請在拍賣搜尋『Childrening 孩子氣』! 國小和人體、疾病有關的知識,主要落在『健康與體育課程』內,直到要進入國中一年級的生物課程,才會學習到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認識人體各部位構造與功能。不過小朋友在國小下學期的三年級自然課『認識動物』、五年級『動物大觀園』,都或多或少學到一些關於人類和動物的知識與兩者差異;也會開始對於人類這種生物——也就是我們,產生好奇心! 其實一些基本的人體知識對於國小生並沒有那麼難懂;認識人體後,也會更加了解為什麼我們會生病!最後,更進一步開始認識讓我們生病的病毒、微生物到底是什麼樣的小東西! ◎  選書就像衣服穿搭! 為什麼選書要說像衣服穿搭呢?你應該有過看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單品,結果失心瘋買回家的結果是,找不到可以搭配的衣服!或是說單穿明明就很美,但是卻成為衣櫥裡的孤兒! 買書其實也是會這樣出包!出現讀完了這本,那一本是什麼呢?因此,要先決定閱讀的風格或主題,再來選書。那這次的主題是病毒、微生物,人體,生病,所以會是這樣讀: 先有動物的基本知識與興趣,發現動物和我們的差別。 認識我們的身體,從看得到的外表到看不到的內在。 身體內除了原有的細胞外,還要面對各種外來的訪客。 了解身體後,男生與女生又有什麼區別,從生理到心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