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里山的一年繪本3:農地的一年|為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里山的一年繪本3:農地的一年|為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國小三年級下學期自然課本第一章『小園丁學種菜』
拉到文末有選書企劃喔~

里山的一年繪本3:農地的一年/小光點出版

課本第一章『小園丁學種菜』的學校課程學習目標

  1. 為了加深兒童對植物成長過程的了解,而安排親自種菜,透過蒐集蔬菜的種植資料,知道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2. 希望透過實際播種、澆水、發芽、生葉、收成等歷程,明瞭植物的生長階段。
  3. 透過在種植期間發現的許多難題,例如:蟲害、枯萎等,進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資訊取自翰林出版社108學年度課程計畫表


第一章課程是承接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第一章『植物的身體』內容,透過孩子熟悉的蔬菜,延伸至生活化的體驗。在學校會學習到蔬菜的種類、各部位的名稱、常吃的部位、以及還有怎麼種植等等。最後也會讓孩子動手種植適合的蔬菜,所以也是非常適合春天的一門課。

《農地的一年》的選書概念

學校課程中可能會比較偏向知識點的記憶,甚至有時候會家長或孩子會過度鑽牛角尖,想著考試會不會考?或是這個要不要背?而讓視野越來越窄。事實上,我會建議在小學的時候,針對科學學習可以從課本內容放得更大,用放更開的態度認識科學。

相信你也聽到類似的笑話:小孩因為常常吃鮭魚片,所以以為鮭魚就長得橘色的一片一片;或是很喜歡吃西瓜,但以為西瓜是種在樹上的。這些好多實例其實都讓人不忍苛責,就連同我們若是不常上市場買菜,都會分不太清楚A菜、菠菜、空心菜、大小白菜。

因此,我會推薦聯經出版公司的《里山的一年繪本3:農地的一年》,透過大視野角度,認識農夫、蔬菜、其他動植物、以及農地環境間的彼此互動與變化,畢竟孩子有時候需要的是理解『過程』,『結果』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 透過大視野角度,認識農夫、蔬菜、其他動植物、以及農地環境間的彼此互動與變化,畢竟孩子有時候需要的是理解『過程』,『結果』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農地的一年》選書重點

  1. 從大視野認識農夫、蔬菜、其他動植物、以及農地環境間的彼此互動與變化。
  2. 農地上的蔬菜時令變化,體會對環境友善的種植方式與食物。
  3. 向農夫學習怎麼計畫、耐心與忍受挫折。

《農地的一年》從農夫怎麼計畫在哪些月份種哪些菜開始,透過翻閱每頁、走過每個月的跨頁,認識農地上蔬菜種類的變化。有些菜開始種下了、有些在下頁就不見了——被收成了。更有趣的是,田裡可是還有其他動植物在呢~有時候是鳥、小蟲子、還有其他小草來。他們有的是來幫忙、有的是來搞亂。不管如何,他們都提醒我們,在這個土地上並非只有我們人類存在,而是需要所有生物共活的地方。


你能找出前後 4 月和 5 月有哪些菜不見了嗎?又有哪些菜是新種的嗎?


這本書是以日本關東甲信的農地為參考,透過作者像是長鏡頭的畫面,我們就像在田埂旁看著農夫規劃與種出合乎時令的蔬菜,當你越細心,收穫可能才會最多。這可以讓孩子學習計畫的重要性、耐心與挫折。在後續學校的動手種菜活動中,也是很配合這本書喔。

為了不破壞閱讀順暢性,一些比較知識性的解說,則落在書籍後半部。我建議家長不用特別拘泥在小孩子是不是要完全認識所有的名稱,這樣就會陷入之前提過的情境,而阻礙閱讀的樂趣。



追根究底本來就是小孩的天性,如果會問這是什麼?我會鼓勵你和孩子去找資料,而這過程中又可以學習到許多方法或是額外的知識。特別是學習怎麼在網路上搜尋到正確的資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也必須承認這會造成你的負擔,不過想想看,若是孩子長大成年後還處於無法主動解決問題的狀況,相信現在的麻煩問題精還是比較可愛對吧~


里山的一年後之外

除了農地的一年外,這系列書籍還有《水稻田的一年》、《雜木林的一年》等,都很推薦接續閱讀。此外,這三本書籍屬於繪本形式,內文沒有注音,字數和知識量偏多,所以比較適合三年級以上孩子。



在書本之外,我會建議家長帶著孩子上市場,用實際行動認識蔬菜在餐盤前的樣子。有時候我們真的不能過度指責,孩子為什麼總是無法記住芋頭可以吃的地方是莖,蕃薯吃的地方是根。因為當芋頭和蕃薯被洗乾淨、整理好後,真的是很難分辨清楚,但是當我們回到原始生長環境,反而就能從整體推敲了。

最後是蔬菜不僅是食用,也有很多文化上的意義,像是蕃薯其實來自於美洲的熱帶地區,所以才有個『蕃』字。台灣常常用蕃薯表示,也很常吃蕃薯,讓這樣的反差其實更有趣味喔。

里山的一年繪本3:農地的一年帶給我們的超出課本許多,非常值得我們和孩子閱讀,也希望你和孩子能好好體會到書以外的一切。下週我們也會延續這個第一章內容,來準備動手種植蔬菜吧!

§

選書書單

里山的一年繪本1:水稻田的一年
里山的一年繪本2:雜木林的一年
里山的一年繪本3:農地的一年
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
餐桌上的蔬菜百科:跟著季節吃好菜!聰明採買輕鬆料理的全食材事典(全新增訂版)
菜市:畫家帶你逛菜市

選書企劃

原本是開學日的今天,卻因為肺炎而延後了。不過我的新企劃『為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還是開始囉,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空擋時間,在沒有機會出門時,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

這個企劃緣起是希望幫助國小生的自然課添加更多樂趣和廣度。在強調知識性學習的課本中,加了許多層面更廣、思考可以更多的跨領域書籍。孩子,也包含身為家長的你們,常常會為了記憶課本內容或是解答考試題目,而對一個知識點愈陷愈深、鑽牛角尖,變成只會問這個會不會考。因此,在相對輕鬆的國小自然科學習中,除了擴展孩子在這時候的體驗,也尋求嘗試更多興趣的機會,也可以對於自然科學有著更全面的認識。

我之後會對國小自然課的進度,挑選對應課程的書籍或科學教玩具。而依據的教學進度是依照『翰林出版公司』的課程進度與線上資源。為什麼會使用翰林版呢?不是業配喔,純粹是因為發現在翰林網站(https://www.hle.com.tw)申請帳號,就可以下載課程進度表和課本 PDF 檔案,非常方便。大部分的學校教學進度和各家教科書出版社的課本內容架構,其實都大同小異;在國教院的審定下,都不會超脫大考範圍,大家其實不用太過擔心。但是還是家長們還是以學校進度為主,配合孩子學校進度閱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晨讀十分鐘:實驗故事集|為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晨讀十分鐘:實驗故事集|為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配合國小四下、六下自然課程第一課:『有趣的力』、『力與運動』 哈囉,今天比較特別!國小四年級下學期和六年級下學期的自然第一課,都是屬於『力』的教學單元,我就綜合一起選書,分成三個方向: 知識類長文的閱讀能力 知識應用生活,做做實驗 怎麼閱讀科學家故事 因此,我會選出三本書、寫成三篇文章,那就開始吧! | 這次你和孩子一起鼓起勇氣 鼓起勇氣並不是這堂課或選書超級難!而是孩子要開始正式進入物理的核心課程,也會一直延續到國中理化課。『力』的概念在國小內容呈現方式很簡單、直覺,不會像你在讀國中時充滿公式與數字運算。國小則是以觀察體驗為主,也正因為這樣,容易挑過最基本的能力,導致在上國中時出現銜接困難。 學習本來就是一段漫長且耐心的旅程,特別是科學研究總是不斷挑戰未知。既然小朋友已經小四或小六了,對於自然科學也不陌生,何不鼓起勇氣,嘗試更多新事物! | 四下與六下的課程第一章學習目標 四下課本第一章『有趣的力』/學校課程學習目標 動手做體驗力的存在,了解力可以改變物體形狀和運動狀態。 在實驗中察覺力具有大小的區別與方向的特性。 運用創造力,設計測量力的方法及完成應用「力」的玩具。培養觀察、探索、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察覺浮力所產生的現象與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下課本第一章『力與運動』/學校課程學習目標 認識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力,以及力對物體作用會產生形狀和運動狀態的改變。 探討力的大小對物體的形狀和運動快慢的影響,透過實驗了解影響物體運動快慢的變因。 知道物體重量就是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並且能運用物體受力後形狀改變的情形,使用彈簧做為測量力大小的工具。 藉由簡單的拔河遊戲,驗證物體同時受兩力影響時的運動方向。 從實驗操作中察覺摩擦力會影響運動,且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材質有關,進而發現生活中摩擦力的應用。 ※以上資訊取自翰林出版社108學年度課程計畫表 希望你看完這兩年級的學習目標後,還沒有跳開視窗,要堅持住啊~從這兩個年級說明來看,你會先發現進入六下後,文字敘述變難——開始用科學語言描述現實。第二,也會發現六下課程需要孩子更多去學習用實驗、用數值(量化的概念)去描述『力』,...

病毒、細菌、認識身體,還有?!|替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病毒、細菌、認識身體,還有?!|替國小自然課選一本書 最近除了肺炎、搶口罩、擔心小朋友生病,讓你心煩,是不是還要面對小鬼頭的瘋狂提問:「媽媽,什麼是病?為什麼會生病?」不妨正向面對,趁這個機會讓他們好好認識病毒、細菌、還有人體的各種神祕! 特別是,這些關於病毒、人體的知識,得要等到國中一年級生物課,才有比較完整的學習(國小自然課主要是先學習動物和植物主題)。不過我可不會讓各位家長束手無策、增添煩惱,馬上幫你奉上『基本款』、『進階款』的兩種免心煩書單! ☆ 替國小三年級下學期自然第三課『認識動物』,國小五年級下學期自然第三課『動物大觀園』選一本書 《 出發吧!人體探險隊 》 《 不要舔這本書 》 《 人體工廠 》 《 小心,這本書有細菌!:認識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強大微生物王國 》 《 巴第市系列:奇妙的人體城市 》 《 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 》 ※更多選書連結在文末 ※書籍後續都會放上yahoo網拍6折出售,請在拍賣搜尋『Childrening 孩子氣』! 國小和人體、疾病有關的知識,主要落在『健康與體育課程』內,直到要進入國中一年級的生物課程,才會學習到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認識人體各部位構造與功能。不過小朋友在國小下學期的三年級自然課『認識動物』、五年級『動物大觀園』,都或多或少學到一些關於人類和動物的知識與兩者差異;也會開始對於人類這種生物——也就是我們,產生好奇心! 其實一些基本的人體知識對於國小生並沒有那麼難懂;認識人體後,也會更加了解為什麼我們會生病!最後,更進一步開始認識讓我們生病的病毒、微生物到底是什麼樣的小東西! ◎  選書就像衣服穿搭! 為什麼選書要說像衣服穿搭呢?你應該有過看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單品,結果失心瘋買回家的結果是,找不到可以搭配的衣服!或是說單穿明明就很美,但是卻成為衣櫥裡的孤兒! 買書其實也是會這樣出包!出現讀完了這本,那一本是什麼呢?因此,要先決定閱讀的風格或主題,再來選書。那這次的主題是病毒、微生物,人體,生病,所以會是這樣讀: 先有動物的基本知識與興趣,發現動物和我們的差別。 認識我們的身體,從看得到的外表到看不到的內在。 身體內除了原有的細胞外,還要面對各種外來的訪客。 了解身體後,男生與女生又有什麼區別,從生理到心理的變化。...

2019 知識類童書回顧(二)蚯蚓愛蚯蚓

蚯蚓愛蚯蚓 如果都愛了,那為什麼不能再一起? ◎中文/繪本/32 頁/生物、性別、婚姻平權/6~8歲 蚯蚓愛蚯蚓/聯經出版公司,2018 這本書這麼說...... 蚯蚓說:「我愛你,那我們結婚吧!」 蚯蚓也說:「結婚好啊~因為我也愛你!」 兩隻蚯蚓因為相愛而想結婚,一旁的昆蟲好友,搶著出主意! 要當伴郎、伴娘,要有牧師、戒指,還要樂團可以跳舞~ 可是你們誰要穿西裝、誰要穿婚紗,因為誰是新郎、誰是新娘? 蚯蚓跟蚯蚓一起說:「都可以啊,可以你穿或我穿,或是一起穿!」 蚯蚓跟蚯蚓一起說:「因為我們相愛,所以早就準備好要一起過生活。」 誰要穿西裝、誰要穿婚紗,因為誰是新郎、誰是新娘? 這本書這麼想...... 作者藉由蚯蚓雌雄同體的梗,創作出這本以婚姻平權為主軸的繪本。其實我們先不論同性戀這個題材適不適合小朋友,身為家長是可以思考你和另外一半為什麼會結婚而在一起生活? 結婚是因為他是男生,你是女生;他是女生,你是男生嗎?或是說你們是因為什麼而決定讓彼此連結在一起呢?更進一步想想家庭到底是什麼?是『一男加一女』這麼簡單的數學算式嗎?還是你對家庭有什麼特別想法呢? 學齡前到小一小二的小朋友可能對於男生或女生的理解還不多,對於相愛、結婚或是成立家庭,還是無法體會。爸媽們在這時也不用刻意要以婚姻平權開始,而是試著將上面問自己的問題改問問小朋友,觀察自己的家庭,聽聽他的想法,你覺得爸爸媽媽為什麼會結婚呢? 蚯蚓的科學...... 身為知識型部落格,還是要介紹一下本書主角——蚯蚓。如同書中所說,蚯蚓是雌雄同體的生物,也就是同時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特徵;然後蝸牛也是雌雄同體的生物。雖然是雌雄同體,但是一般會需要兩隻蚯蚓交配產生下一代,增加基因上的多樣性(避免近親繁殖的概念)。 書中蚯蚓戴上戒指的地方,稱為環帶。也可以請小朋友觀察看看細節?這個地方是不是跟蚯蚓的其他部位長得不一樣!是不是沒有紋路?是不是還粗粗的有一點胖!環帶就是蚯蚓生殖器官的位置。 兩隻蚯蚓透過環帶交配 ❝ 人類的聰慧天賦不是用來擅自為他人貼上標籤 ❞ 其實性別有時候對於生物並不是一個永遠跟著自己的印象標籤,更多時候是表示生殖上的意義。而人類卻會因為性別標籤而衍生出各種意義,有些意義甚至會...